我的风筝
断了线
那天我目送它离开
飘远的身影
普罗旺斯的风
在天空
那是法兰西的浪漫
薰衣草和云
以及我的风筝
再见 时光
我将踏上旅途
以告别的姿态 对于荒芜的爱
那场易碎的雨季
已淋湿了一叠厚厚的思念
我在旅途 一个人仰望头上破碎的星星
直到
云和山的彼端
《云和山的彼端》。甘世佳的书。期待了很久,终于买到了。 虽然网上有连载,但习惯拿起一本书,塞上耳机慢慢的读。是谁说的,书,是用来捧着读的。 新书的装帧很精致。喜欢那些彩色和黑白的照片,定格了从身边流过的时光,那些记忆得以在繁花落尽后仍旧绽放。 看着白色的云和淡蓝的天,倏然对自然心存一丝敬畏。自然始终是最贴近人灵魂本质的。用指尖抚过照片上光与影的映照,只觉那一刻心静如水。 书中的主人公叫甘,同样是另一个叫微蓝的女孩。一切都是从甘的视角慢慢铺开,第一人称的倾诉。我喜欢这种一个人静静的倾诉,如同喜欢《肖申克的救赎》中间杂的独白。 这是一个真实的小说。关于行走,关于旅行的意义。书的简介中赫然写道:少年清新版《莲花》。我笑。或许乱乱看到自己的书被拿去和安妮做比对,心里也会有一丝怨言吧。毕竟,甘世佳只有一个,安也永远只有一个。 想起中招结束的那个夏天。只身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开封和郑州间。原因很简单,只是对郑汴大道很好奇,憧憬大道两边无垠的麦田,希望心境得到满足。于是那个青涩的夏天疯狂的前往。一个本,一杆笔,8元钱,一瓶水。这就全部的行囊。要往返将近90公里。 我对于困难的预计明显不足。现实证明,这不是旅行,更像是冒险。 也许常人永远无法想象,盛夏炙热的阳光,一个人骑着学生车处于脱水状态,腿屡次抽筋,又毫无援助的情况下,多么令人绝望。就如同夜空不再出现星光。没有手机,没有房屋,所见的只有麦田,以及偶尔飞驰而过的汽车。 那一刻有想过死亡,有想过也许自己将无法完成这场华丽的冒险。死亡的边缘原来如此近。但未曾有过后悔,因我的旅行充满意义,路途中看到了易碎的风景。十分满足。也许有的只是遗憾,自己的年少轻狂,终于尝到了教训。 但我毕竟是Kevin。终于还是回到了家。但进门的时候便瘫倒在地上。便是长时间的抽筋,无法动弹。 那是一次短暂的旅行,却一直令我铭记。我想旅行是一件多么令人满足的事情。 也知道很多人一直跋涉在这条道路上。对安妮宝贝心生敬佩。曾经执着决绝地前往墨脱。也会羡慕那样的生活。看她的《蔷薇岛屿》,一度向往起河内,那个被英国佬称作crazy的城市。向往那样虽然不繁华却散发着独特的自在感。 想起未央。她曾骑车只身前往南阳旅行。走走停停,一路上风景尽收眼底。那年她才初三。 这个暑假她依旧去了很多地方。消失了一个星期后又回来了。令我惊喜的是,旅行回来后再见到她,感到她变了不少,完成了一次蝴蝶的蜕变,我看到了她背后双翅慢慢展开,惊艳。之前纠结她的很多困惑,她都已想开。她告诉我:我把旅行,也叫做求学。 我花了三天读完了《云和山的彼端》。看到了在书中反复的自省,关于时光,关于爱。 这种倾诉,仿佛一个歌手站在舞台上闭着眼睛,双手抱住话筒一人呓语。不需要观众,只要寂寞的舞台。所以一直很喜欢cheer的《太多》,Alicia Keys的《fallin》。这种感觉,让我想起来那一年力宏在金曲奖上自弹自唱的《love love love》。惊艳全场,惊为天人的表演,深深震撼了每个人。那一届,他因专辑《不可思议》也获得了最佳制作人奖。我至今犹记,他在钢琴前闭着眼睛,嘴里梦呓一般的说着“你并不了为什么我自言自语,你听不到我灵魂有自己的旋律,我并不要你所谓的成功。。”爵士乐的灵魂被演绎的淋漓尽致,那样的音乐用另类的方式演出,很多人都惊讶的难以置信。 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听的是cheer的《旅行的意义》。很喜欢她的歌,也把这首《旅行的意义》设成了空间的背景音乐。但书中的甘(其实也是甘世佳自己)却很有个性,他旅行从来不带数码产品,包括mp3,相机等等。 这个名字很好。在我脑海中,这是一分淡然悠闲的感觉。 是的,把心静下来,静静的品一杯咖啡,看一本书,流一次泪。像书中的那样,享受旅行的过程。
想起从七堇年书里看到的一句话。人生啊,只要尝过一回痛快淋漓的风景,写过一篇杜鹃啼血的文章,和一个赏心悦目的人擦肩而过,也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