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禅意人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6-25 23:1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和尚文益有心外出云游,乃向桂琛禅师告辞。禅师道:“人皆云‘三界由心生,万物因识起’,那我且问你”,他指着院中的一块石头说:“你说说此石在你心内,还是在你心外?”
文益答曰:“在心内。”
桂琛笑了:“一个四处云游的和尚,为什么要把一块石头放在心内呢?”
文益不禁语塞。他便打消去意,一心受教于桂琛禅师。
的确,我们常常认为,美好的东西总是在远处,因而倍加向往,直至于把处身其间的现实中的一切,视作了羁绊。我们却不曾想过,困忧自己的其实是负担沉重的心灵,是压在心头的那一块“石头”,而怀揣一块沉重的石头行走,则无异于带上了心灵的枷锁,试想,我们又能走得多久、行得更远吗?如此,山外的世界固然美丽,但我们所有的跋涉只恐是徒劳无益的,收获到的也只怕是空空的行囊里装得满满的疲惫不堪而已。
有时候,一个人所求的,恰恰是他所忽略的。

二

天忽雨。一在屋檐下避雨的信徒看到禅师撑伞而来,忙喊:“禅师,普渡众生,送我回家吧。”
禅师回答:“我在雨里,你在檐下;檐下无雨,毋须我渡。”
其人立马走出屋檐,站在雨中,道:“我也在雨里了,该当渡我了吧?”
禅师走到他面前说:“是的,我俩都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是以非我渡你,而乃伞渡我,对否?”
这人觉得很有道理,点了点头。
禅师继之道:“故你要被渡,不必找我,请自己去找伞渡吧。”
自己的伞在哪里?也许只有在不期而至地遇到大雨时,我们才会想起这个问题。路靠自己走,这句话我们说得多也听得多了,但往往却忘了“自己的伞在哪里”。
人生如四时八节,有晴空丽日,自然也有风雨雷电。在春光大道上催马扬鞭之时,你可曾想见到前面阴雨绵绵、沼泽泥泞?当你马失前蹄之际,谁来扶你一把,当你沉潭失意之间,谁又来拉你一把。我们自然有理由相信,人生没有迈不过的坎和没有逾不过的沟,但此情此景,最要紧的还是记住禅的喻示:别忘了自己找伞。
“吉人自有天相”,或许压根儿不过是一句自我慰藉的话,自伞自渡,我们心里不知要踏实多少倍。
因为有伞,便撑开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晴朗的天空。

三

早餐时,徒儿连珠炮似地向禅师发问:“师父,昨晚我想了一夜也弄不明白:世上有灵魂存在吗?灵魂真的不朽吗?人的身体死后能存在吗?我们是否会投胎转世?或者只是身体死亡而灵魂存在?灵魂本来就是虚空的吗?……”
而禅师置若罔闻,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你的早餐变凉了。”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意即生的道理都还没有弄明白,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死呢?
谁都有权利去设想未来,蓝图的构思毕竟充满着美丽的诱惑。但我们更应该正视现实,如何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天,是我们每个人首先要研究和面对的第一课题,今天的累积是走向辉煌明天的阶梯。脱离实际的空想,不着边际的幻想,虚无渺际的臆想,只会使我们一脚坠入云空雾端。还是趁热吃早餐,然后踏着第一缕曙光精神抖擞地开始我们新的一天吧。哲人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
四

苏东坡某次问金山寺的佛印大师:“禅师,你看我的坐姿如何?”禅师答道:“很好,像一尊庄严的佛像。”苏东坡听了满心舒畅。
佛印接着问东坡:“学士,你看我的坐姿又如何呢?”
苏东坡向来不放过任何可以嘲弄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屎!”禅师听了也显得非常高兴。
苏东坡自以为占尽了便宜,兴高采烈地回家告诉了妹妹。殊不料冰雪聪明的苏小妹正色道:“佛家说‘佛心自现’,禅师心中像佛,所以他看你像佛,而你心中如牛屎,是以你看禅师才像牛屎。”东坡哑然了。
心理学上有一种“投影效应”,说的是人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移加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具有同样的特点。譬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总是在欺骗自己。三国时曹操生性多疑,做梦都觉得有人要害他,也许就是“投影效应”作怪了。
大文豪苏东坡居士以一个玩笑自取其辱,遭遇了他自己也始料不及的尴尬。生活中却实不乏那种一味地贬低、侮辱别人,借以抬高自己的不智者,其内心的阴暗暴露无遗,看似贬损了他人,其实贬值的乃自己。

五

赵州禅师亲自打扫大殿,一个学僧故意考问他:“佛堂是最清静的,为什么有尘埃?您是悟者,为什么还打扫灰尘?”
赵州一边专心扫地,一边头也不抬地说:“灰尘是外来的。”
禅师的意思是说,佛堂、悟者虽然清静纯洁,但也会染上尘埃。只有清扫之后才会变得一尘不染。
我们每个人心灵里的殿堂不也是如此吗?渴望崇高,追求至善至美,应该说是所有心灵的本性使然,而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们的身边充斥了太多的诱惑,我们生存的空间里更是掺杂了太多的假、丑、恶,且我们都不可避免某些人性的弱点,恐怕没有谁能拍着胸膛说:我天生有强大的“免疫力”,可以拒绝一切腐朽因子的污染侵蚀。因而,打扫心灵的殿堂,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必须。
只有经常清除飘散在心空每个角落里的灰尘,使她不被尘垢沾污,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心灵永葆激情和青春,心灵的殿堂才永远窗明几净、宽敞明亮而光彩照人。

六

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这是德韶禅师所作之偈。
此偈描绘了这样一幅景象:修禅的人一旦见道解脱后,身心内外,皆成净土;红尘万丈,不复是人间。其时,即使处于喧嚣的俗世,亦如同身在莽莽青山,触目所见,无不是动人的风景!我是青山,我是绿水,身心与山河大地融为一体。诚所谓万水千山总是情,举手投足皆为道,哪里还用得着四处追寻遥远缥渺的“道”呢?
平凡如我辈者,恐怕是难以抵达通玄峰顶的,然修身养性,立德端行,却实在是应该谨遵亲为的。

七

一和尚问道通禅师:“怎样才能脱离三界?”
禅师反问道:“你在里面呆了多久?”
和尚依然固执地追问:“我只问我何时出来?”
禅师简洁地答道:“青山不碍白云飞。”
好一个“青山不碍白云飞”。青山青,青山长,横亘延绵也罢,崎岖陡峭也罢,险峻入云也罢,却无法阻碍白云自由自在的漂浮。相反,青山与白云在天地间相映成了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自己的心禁锢起来,从而陷入无边的孤独寂寞甚或痛苦的疆域。什么时候给心灵插上腾飞的翅膀,如白云一般在青山与长空间自由地翱翔?

八

坦山禅师带着几个徒弟云游四海。某天途经一条暴涨的小溪,一美丽的女子因无法渡过溪去,正坐在那里愁容不展。女子见到禅师一行来到,喜出望外,忙请求他们帮助,抱她过去。弟子们一个个面面相觑,均不约而同地摇头拒绝。
这时候,坦山禅师毫不犹豫地一把抱起女子,不慌不忙地趟过了溪流。
弟子们看得目瞪口呆。待女子袅袅婷婷地走远了,有位心直口快的弟子终于忍耐不住了,他忿忿地指责禅师:“我们一向都很尊敬师父,但刚才您的举动,令我等非常失望。”其他弟子见状,也立即附和起来,纷纷表达自己的不解或不满的看法。
禅师并不生气,哈哈大笑,朗声说道:“什么事情啊?刚才那个女子嘛,你们到现在还抱着她,而我早就把给她放下了。”
坦山禅师何其坦荡!其实道德不过是用来规范心底存私者的,对于胸怀宽广襟怀坦白的人来说,必定是心底无私天地宽。光明磊落,扶危济困,方不失大丈夫本色。

九

有位八旬高龄的老禅师正在炎热的太阳下晒香菇。他弯腰驼背,大汗淋漓,道元禅师见状,忍不住怜悯地说:“您这么大一把年纪了,为何还要吃苦劳力做这等事呢?还是请别人为您代劳吧。”
老禅师一口拒绝:“多谢好意,代劳不必了,别人不是我!”
道元想了想,还是不忍心,继续劝解着:“但是这会儿太阳太厉害了,您还是等会再做吧。”
老禅师笑着摇了摇头,说:“大太阳不晒香菇,难道要等到阴雨天再来晒吗?”
老禅师的一番话,令人深思,其竟业心与责任感,更令人肃然起敬。八十岁的老人,况且能够事必躬亲,不拖不拉,我们还有什么样的理由逃避责任、推诿责任呢?
别人不是我!是否震动了你我也许日日俱增的麻木与惰性呢?
是的,不要找任何借口,该做的事情,岂能借手他人,又岂能再等时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万事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此时不做,更待何时!

十

有一个道士考问慧海禅师:“什么是正?什么是邪?”
禅师答道:“心一味地追逐外物为邪,外物跟随心为正。”
我想,慧海禅师的回答也许是对于心之正与邪的本质意义上的阐释了。追求物欲,诚然是每一个凡夫俗子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谚语尽管是一个失之偏颇的佐证,但心一味追逐外物的现象,在我们的身边其实并不鲜见,多少人在物欲追逐的道路上不能自拔,而最终自取灭亡,走上一条不归路。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自然不是来承受痛苦的,任何人都希望活得幸福,过得滋润。所以,没有谁会拒绝物欲,但关键的是我们不能被物欲所操纵。物欲可以给予人美好的一切,物欲也可能带给人痛苦的一生。精神和物质永远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但精神却不能被物欲化,否则,会让一个人迷失方向,直至于触礁沉沦。
沙发
发表于 2005-7-14 05:16:0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故事我在《格言》上看到过的
3
发表于 2005-7-17 22:45:42 | 只看该作者
壹苆有偽法
         
        茹夢幻泡影

     茹露亦茹电   

应作茹是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追忆白。

GMT+8, 2025-7-10 20:38 , Processed in 0.38827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