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白。
标题:
强烈推荐-----------《活着》
[打印本页]
作者:
重莲
时间:
2008-7-7 16:18
标题:
强烈推荐-----------《活着》
【小说《活着》】
[
编辑本段
]
《活着》作者:余华
作品概述
[
编辑本段
]
正如一条颠簸在大海中的航船,始终会在浪尖与谷地起伏一样,前行在写作之路上的作家们的创作状态无疑不可能稳定如一。余华也不例外。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余华在1995年前后,也就他在那篇《活着》的创作前期,余华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很微妙的时期。
首先,我们跨越对经过和原因的猜测和臆断,把目光直接投向1997年,我们会发现余华在那一年做出的一个对中国先锋文坛不啻为一个噩耗的决定:放弃先锋试验。然后我们再回眸身后。这时候就会发现,那实际上在1995年就已经是注定的事情了。这一年,另外两个著名的年轻作家苏童,莫言也作出了类似的决定。余华的告别先锋小说的宣言是:"我现在是一个关注现实的作家"而这时恰恰是他继《活着》之后,另外一个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杀青不久。那么就让我们稍微关注一下这后一部被作者声称为"关注现实"的作品。实际上,它与余华早期作品之间相当明显的变化。或者说,我们会惊异地发现这篇文章与余华早期的《在细雨中呼喊》完全是两种样子。
那么我们再把目光转回到1995年,就会发现余华的唯一兼有现实主义文学和先锋小说特征的作品,就是那篇轰动一时的《活着》。这样说来,《活着》应该是余华创作的一个过渡。
《活着》是余华创作的一个分水岭。一方面我们可通过《活着》继续一个真理:写作是需要天赋的。余华在自己的创作风格转型期间完成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同时,也因为另外一个真理,"写作是不能完全依靠天赋的",余华的先锋性写作在经过了十多个年头后,于1995年左右的时候彻底陷入了低潮。事实上,这在中国文坛还是具有一定广泛性的。1980年以后露面的作者中,都曾经被先锋的这样的标签贴过,不过他们在90年代前后,悄然进入了他们曾经不屑的主流文学。当然余华等少数几人坚持的时间甚至还要更久一些。
从这个角度说,《活着》是作者在自己进行先锋性文本创新枯竭的时候,寻求出来的一条出路。不过作者自己恐怕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从作品本身看,尤其是在作品的前半部分流露出来的很大的随意性可以看出,《活着》不是一部在构思完全成熟后才开始创作的作品。余华有可能象孩子信手涂鸦一般写下一个开头(这个开头如果对照余华的自身经历的话,会发现惊人的真实性,事实上,当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是余华写作的最初动因)。
作者在将这个作品雕琢之前,可能称不上是在创作。在余华的创作陷入低迷的时候,写作其实仅仅是一种习惯而已。《活着》是一篇在随意中完成的小说,对于读者和作者而言,与所有好作品一样,是一种偶拾,或者是一个运气。
《活着》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毕竟,作品中的亡家,丧妻,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具备轰动性。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具有很强煽动能力的作家,实际上,渲染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余华一直所不屑的。余华所崇尚的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中悄悄侵入读者的阅读。这样说来,《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在后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现实主义为标榜的中国主流文学评论,对《活着》给予了尖锐的批判。例如:认为作者将主人公富贵最终的活着类比为一种类似牲畜一般的生存,并予以唾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尤其是当海外市场对《活着》给予了高度的评论评价后,有关《活着》的另外一些见解渐渐出现。例如:《活着》是繁花落尽一片萧瑟中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富贵的命运昭示着人类苦苦追寻一切不过虚妄而已,结尾那个与富贵同行的老牛暗示一个另高贵的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其实人真的只是一种存在,它和万物一样并无意义。追寻,探究的本质不过是一个大笑话而已等等。
事实上,后一种可能是非常大的,因为余华在冰冷中叙述残酷是他的拿手好戏。他就象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慢条斯理地将生活的残酷本质从虚假仁道中剥离出来一样,《活着》用一种很平静,甚至很缓慢的方式,将人们在阅读可能存在的一个又一个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幻想逐个打碎。这样就会有一个结局:人们就对此书留下深刻了印象。因为阅读是一次心理的恐惧经历。
实际上,这又暗示了中国文学的另外一个事实:以现实主义做口号的现实主义其实是最不敢面对现实的。比如:本质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并无任何意义。那么如果一定要赋予意义的话,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义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活着》的伟大感可能恰恰源于这里。
也正因如此,《活着》就明确了一个内容,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个过程,但是,活着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静止的状态。
余华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作者:
重莲
时间:
2008-7-7 16:18
以笑的方式哭。
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很受启发的书。
作者:
宇凡
时间:
2008-7-7 16:52
很好的一本书,看完了,也看了电视剧
命运就是如此却不对命运低头
作者:
重莲
时间:
2008-7-7 21:49
基本是哭着看完的,
对。绝对不能象命运低头。
作者:
陌白
时间:
2008-7-12 23:05
最先看的书
然后找了电影看
只是有所改动
最后拍成电视剧
人世孤独
都是没有办法的事
作者:
宇凡
时间:
2008-7-12 23:29
先看的电视剧
然后看完了书,感触颇多啊
作者:
米米流言
时间:
2008-7-13 12:32
先看的书 后看的电影
余华的书挺喜欢的
推荐《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
重莲
时间:
2008-7-13 20:31
是的。
还有兄弟,。看得郁闷一个月/
作者:
魔狼1
时间:
2008-8-15 14:29
看的书好少,网络小说倒是很多
作者:
筱妖°
时间:
2008-8-16 22:08
大学时看过~~~看完的感触就是:我什么时候有空还得再看一遍!
——我一般很少重复看书的~~~~~
作者:
shin
时间:
2008-8-16 22:27
到最后已经不觉得富贵可悲了
觉得活着就要活下去
一直活下去.
作者:
无名草戒
时间:
2008-8-18 18:45
老子就是死了,也要活下去。
就这句,是在个人最喜欢的杂志看到的。就去看了书。真的一言难尽。
[
本帖最后由 云枝南 于 2008-8-24 23:40 编辑
]
作者:
重莲
时间:
2008-8-24 22:59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作者:
阿依
时间:
2008-8-25 14:54
才看过.
先是觉得宿命,宿命得厉害.
后来才觉得这是生活.
`只是简单地活着.很真实.
作者:
天筱染
时间:
2008-9-8 17:57
记得上次在堇年的文里看见有些许片段摘录。
觉得很好。
也很想买来看。
作者:
央小猫。
时间:
2008-9-8 21:31
活着。就算活着不如去死也要活着。
突然想起这段话。
作者:
颜肆
时间:
2008-9-8 21:46
嗯,死也要活着。
作者:
凯。』
时间:
2008-9-8 22:53
没看过.引用楼上的话.不能向命运低头.丫丫的.明天买彩票去
作者:
染白。
时间:
2008-9-8 23:37
很有感触的一本书。
作者:
米米流言
时间:
2008-9-11 22:11
喜欢余华的文字
:kiss: :kiss:
作者:
遁迹
时间:
2009-1-19 18:26
残酷的现实
作者:
泡杯牛奶说你好
时间:
2009-1-20 11:16
很喜欢余华
作者:
虬木
时间:
2010-2-7 20:24
里面有一段关于他爹上厕所的。。。可谓经典。。。。
作者:
Yhs
时间:
2010-2-21 17:25
只是纯粹的活着
作者:
棉。
时间:
2010-2-21 20:48
老谋子把它拍成电影了,只不过国内禁播
作者:
scarlettshen
时间:
2010-5-9 20:41
余華是難得的真實。
作者:
水染烟凉
时间:
2010-6-22 12:15
只留下福贵一人,他们都倔强的活着啊
作者:
鱼……
时间:
2010-6-28 00:26
曾经高中老师推荐,然后大学抽空看了。
印象最深的是刻画他爹蹲在那里上厕所……
作者:
轻吟浅唱
时间:
2010-12-5 14:25
本帖最后由 轻吟浅唱 于 2010-12-5 14:26 编辑
上影视鉴赏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看的··虽然很原著有点差别,不过真的很震撼···
····我看的是电影。
欢迎光临 追忆白。 (http://www.ourwhite.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