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4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v"s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5 21:5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壹】卡夫卡读本。

卡夫卡的“黑色幽默”

——读《卡夫卡随笔》

    真理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它无法认识自己,谁要想认识它,那必定是谎言。
    真理本身无法认识到它存在的形式,因为真理即隐藏于谎言中,而在谎言的意识形态中,才有可能看见真理。卡夫卡的真理存于他的自身编织的谎言中。我承认我无法读透卡夫卡,在他文学的背后,存在着他的太多自我,而每一个“自我”又似替身般迷惑我,诱导我,而这种追逐的形式的终点,正是属于卡夫卡的哲学。
    正应如此,我曾一度认为卡夫卡是个迷团,而我从不曾自不量力到去解这个谜。
如同卡夫卡在《普罗米修斯》中所写:这个传说试图对这不可解释之现象作出解释。由于他是从真实的基础上产生的,最后也以不可解释告终。所以,在我想要拨开迷雾去看清他时,往往过于荒诞了。
    卡夫卡的创作应证了“表现论”的美学。而在很大一部分上,受了那位自诩为太阳的尼采的影响,更有人把尼采的哲学和美学思想看成卡夫卡的精神祖先。而他的表现往往有真实的内在,而他所追求的却是梦幻世界,所爱好的怪诞风格,所崇尚的强烈感情,所习用的酷烈画面都再他的作品上有所体现。
    正以为如此,卡夫卡的作品很自我,也很忘我。卡夫卡所追求不是他文学的功成名就,是文学创作的过程。因此他说:所存人类的错误无非是无耐心,是过于匆忙的将按部就班的程序打断,是是似而非的桩子把是似而非的事物圈起来。
    正因为卡夫卡的这些特点,使他的文学看起来更像是一出黑色幽默。我特别深刻他的那篇《猫与鼠的对话》。看似不合常理却充斥着喜剧色彩。猫对老鼠说:“那么你走吧,越快越好。”我想卡夫卡想表达呈现的并不是最后猫对老鼠的同情,而是一种理所当然,一种自我。猫并不因为它的仁慈而是因为对归家的一种信念,卡夫卡也正是这样的,他在文中回归本我而毫不作做,而至于那只老鼠最后想问的什么也正是卡夫卡留给我们的。这个黑色幽默本身也就代表了卡夫卡,那所揭示的谎言,那所隐藏的真理,即使我们并无法抓住,却依旧勾勒出他模糊的形态。
    “不能说我们缺乏信仰。单是我们的生活这一简单的事实在其信仰价值就是取之不竭的”“——这里面有一种信仰价值吗?人们总不能不说话。”“恰恰在一这‘总不能’中存在着信仰的疯狂力量,在这一否定中这种力量获得了形象。”
    所以我信仰卡夫卡的“黑色幽默”,在千万重人形中寻找一个真正的自我,那些处事哲学,那些生存法则,无论他本身是否具有信仰价值而我信仰便是卡夫卡黑色幽默的价值所在吧。


[ 本帖最后由 Veronica。 于 2008-5-5 21:51 编辑 ]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5-5 21:53:18 | 只看该作者
【贰】我的名字叫红。

                     我的名字叫……
               ——读《我的名字叫红》
    我的名字叫读者,没错,别人都这么称呼我,而我的视角就是这部《我的名字叫红》。
    但是,这部作品不痛的是它本身就存在太多视角。从死人到活人,再到动物,到树,他们都在讲述这个谋杀的悲剧性故事,可无论从哪个视角,对于画师,我们依旧抱着悲叹怜悯的成分,所有人都在为他们鸣不平,包括我。是的,我的名字叫读者。
    在看似辉煌的奥斯曼帝国,那些细密的画师在信仰的本身又走进自己为自己设下的黑暗之中,他们认定这个世界是污秽的,而信仰又让他们摒弃了光明,也正是因为这种信仰,从而带来了悲剧性的故事本身。
    而在细密画师眼中的那位神般的存在的奥斯曼大师的两针不是刺在眼睛里,而是刺在信仰上。他想让这种信仰更加根深蒂固,但在我的眼里这就如同掩耳盗铃般可笑,他确实是在黑暗中找到了真我,但这种真我却毫无意义可言。所以,那些细密画师总是为苏丹服务着,他们信奉真主安拉却不过是作茧自缚的结果。无论是奥斯曼大师,还是“橄榄”或者是黑,他们为宗教而画的同时也给自己推倒了一个境地。
    而当法兰克的画法冲击着那些细密画师时,他们矛盾,挣扎。最后“橄榄”在内心强烈的冲击下选择杀死了高雅和“姨夫”,随后他想要逃离伊斯坦布尔,可奥斯曼帝国其实已经在他精神里生根发芽。
我说过我的名字叫读者,因此,在用我的视角记录看待这个故事时,眼前也出现了一片红。
   《古兰经》中说道:东方和西方都是真主。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的去信仰,可信仰本身就存在着接纳与融合的问题。
    贪恋的往往是渴求去接纳其他。就如同一只总是吃草的兔子在吃到胡萝卜之前会贪恋胡萝卜本身一样,无论滋味如何,在无法经历是人们往往要贪恋它,去等待被接纳,被融合。那么,又何况是记忆精湛的法兰克画法呢?但当与信仰渐渐冲突时,人们开始惶恐,开始不安,甚至有人开始消极,而“橄榄”的境遇,在看似可怕的外表下,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可悲的人吧。
    为苏丹画画的细密画师们最后都有了自己的结局。
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我们信仰我们,即使是改变,信仰也依旧是信仰,无关其他。因为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们都不是作茧自缚的小丑,信仰本身不是束缚而是如同黑夜中的启明星般的存在,也毕竟,信仰不单单是一种画法,一种宗教,不是么?
    我的名字叫读者,当我看完了这部作品时,有了难以名状的悲伤,不为情节,而为他们的信仰,他们的追寻。在摒弃黑暗走向光明时,他们却在黑暗中信仰了太久太久。他们终于还是无力挣脱。
    而我的眼前,依旧一片红。
3
发表于 2008-5-6 16:01:29 | 只看该作者
两本好作品都未读过,看来是我的损失。
会愿意腾出一个个宝贵而郑重的时刻去阅读,去感知。
看到这枚认真的读书贴,很震动。会有这么多虔诚的阅读者,倘若书的心可以跃动,它该是多么的欣慰和快乐啊。
加精鼓励,希望读到更多来自Veronica的思考文字:)
4
发表于 2008-5-14 00:00:28 | 只看该作者
卡夫卡是个迷团,而我从不曾自不量力到去解这个谜。
同感呵呵
迷一类的书里面
博尔赫斯也算一员
期待你写别的读书笔记
5
发表于 2009-1-18 14:12:19 | 只看该作者
嘿嘿。。。
我也没读过
最近懒了。
很久没有好好读本书了。
6
发表于 2009-1-18 14:12:37 | 只看该作者
嘿嘿。。。
我也没读过
最近懒了。
很久没有好好读本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追忆白。

GMT+8, 2024-5-15 07:54 , Processed in 0.62432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