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6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边的卡夫卡》--- 村上春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20:1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日)村上春树 译者: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
                                                                    


内容简介  

主人公田村卡夫卡君不是随处可见的普通的十五岁少年。他幼年时被母亲抛弃,又被父亲诅咒,他决心“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


他沉浸在深深的孤独中,默默锻炼身体,辍学离家,一个人奔赴陌生的远方。无论怎么看——在日本也好,或许在中国也好——都很难说是平均线上的十五岁少年形象。




书摘  

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


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
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
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我笔下的主人公迄今大多数是二十几岁至三十几岁的男性,
他们住在东京等大城市,从事专业性工作或者失业,从社会角度看来,决不是评价高的人,
或者莫如说是在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地方生活的人们。可是他们自成一统,有不同于他人的个人价值观。

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保有一贯性,也能根据情况让自己成为强者。
以前我所描写的大体是这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价值观,以及他们在人生旅途中个人经历过的人与事、他们视野中的这个世界的形态。
但在这部作品中我想写一个少年的故事。

所以想写少年,是因为他们还是“可变”的存在,他们的灵魂仍处于绵软状态而未固定于一个方向,
他们身上类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那样的因素尚未牢固确立。
然而他们的身体正以迅猛的速度趋向成熟,他们的精神在无边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犹豫。

我想把如此摇摆、蜕变的灵魂细致入微地描绘在fiction(小说)这一容器之中,
籍此展现一个人的精神究竟将在怎样的故事性中聚敛成形、由怎样的波涛将其冲往怎样的地带。
这是我想写的一点。


当然您一读即可知晓,主人公田村卡夫卡君不是随处可见的普通的十五岁少年。
他幼年时被母亲抛弃,又被父亲诅咒,他决心“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
他沉浸在深深的孤独中,默默锻炼身体,辍学离家,一个人奔赴陌生的远方。
无论怎么看——在日本也好或许在中国也好——都很难说是平均线上的十五岁少年形象。

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田村卡夫卡君的许多部分是我、又同时是你。
年龄在十五岁,意味着心在希望与绝望之间碰撞,意味着世界在现实性与虚拟性之间游移,意味着身体在跳跃与沉实之间徘徊。
我们既接受热切的祝福,又接受凶狠的诅咒。
田村卡夫卡君不过是以极端的形式将我们十五岁时实际体验和经历过的事情作为故事承揽下来。


田村卡夫卡君以孤立无援的状态离开家门,投入到波涛汹涌的成年人世界之中。
那里有企图伤害他的力量。那种力量有的时候就在现实之中,有的时候则来自现实之外。
而与此同时,又有许多人愿意拯救或结果上拯救了他的灵魂。他被冲往世界的尽头,又以自身力量返回。
返回之际他已不再是他,他已进入下一阶段。


于是我们领教了世界是何等凶顽(tough),同时又得知世界也可以变得温存和美好。
《海边的卡夫卡》力图通过十五岁少年的眼睛来描绘这样一个世界。
恕我重复,田村卡夫卡君是我自身也是您自身。
阅读这个故事的时间里,倘若您也能以这样的眼睛观看世界,作为作者将感到无比欣喜。


二零零三年初春

这部作品的主角田村卡夫卡——一个“世界上最顽强的15岁少年”。
在村上以前的小说中从来没有出现这样的主角,这一次作家用了第一人称来讲述他的故事:

“我”是家住东京的15岁少年田村卡夫卡,4岁时母亲带着姐姐离家出走,
此后“我”与父亲的关系就一直不好,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拒绝与别人交流。
父亲预言“我”将杀父娶母,并与姐姐发生关系。

为逃避这个俄狄浦斯式的可怕诅咒,“我”只身出走来到四国的甲村图书馆。
馆长佐伯是个近50岁的高雅女士,管理员大岛则是个性别模糊的人物。
“我”从大岛处知道了佐伯的传奇身世,怀疑佐伯就是自己的母亲,但却宿命般地爱上了她……

15岁少年的漂泊构成了小说的奇数章节,偶数章节则是老人中田的流浪,它们相互穿插,直至最后合二为一。
60多岁的中田独自一人住在东京中野区,经常帮助邻居寻找丢失的猫。
一天他被一个自称琼尼·沃克(著名的威士忌品牌)的人叫去,此人说要收集猫的灵魂做一支宇宙般大的笛子,
并当着中田的面肢解猫,受到刺激的中田杀死琼尼·沃克并出走。

其实这个被杀的琼尼·沃克就是少年田村卡夫卡的父亲,从这里开始小说的两条线索慢慢合拢。
在中田寻找名为“入口”的奇怪石头的过程中,又有天降鱼雨和蚂蟥雨的怪事,
甚至肯德基门口的那位山德士上校也出来帮忙,路上遇到的青年在老人死后杀掉了从他嘴里出来的白色异形。
如果说少年的故事主要以现实的描绘为主,那老人的这一部分则充满了魔幻色彩。


不同的时间:

一个是近代战争时期的日本,一位即将退休的小学教师在回忆几时年前他的几位学生所得的怪病;
另一个发生在现代的日本,一位没有母亲又被父亲诅咒的男孩在决心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之后,独自奔赴陌生的远方。

前一个故事一直在设置悬念:学生到底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集体失忆。
由于时间隔得很远,老教师在模糊的印象中艰难地作着挖掘,一会认为是战斗机飞过使孩子受到惊吓,一会又认为山果有毒使孩子误服毒素。
真相就在这些似是而非的探究和辩论中渐渐明晰,渐渐现出轮廓;

后一个故事是本书的主体,
那个叫做“乌鸦”的少年其实就是男孩意念中的灵魂,
男孩独特的成长经历使他在深深的孤独中学会寻找到一个并不存在的精神世界里的虚幻人物交谈对象,
对方说的话其实就是他自己内心的话,对方为他作的描述不过是其对自身经历的描述。
田村卡夫卡试图在与“乌鸦”的对话中寻找到真正的自己,寻找到自己真正应该奔赴的方向,
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乌鸦”的话就像毒药,诱惑着自己,迷惑着自己,并使之最终陷入尴尬的结局。


故事中的樱花、星野、大岛都是极具个性,充满叛逆的人物。
他们一方面对田村卡夫卡抱以兄、姐般的同情与爱护,想竭尽所能帮助这个在宿命嘲讽下绝望地外逃的孩子,
一方面自己又身陷道德的囹圄,不断上演可笑、愚昧甚至离经叛道的一幕幕。

作者也许试图从侧面说明,在当今社会,人类最应该做的不是忙着拯救他人,而是及时拯救自己。
故事中的情境是带着哲理与思辩味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往往是车站、图书馆、单身家庭、或是野外荒郊,
这些都是极容易使单独的个体产生冥想甚至幻想的地点,这些冥想和幻想为情节的展开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学术迷雾,
读者在享受了迷雾中的兴奋点之后,不得不回到故事的本身去探寻真相,
而真相简单明了致极,命运的一个嘲弄的微笑,或是人物的一个想不到身份就堂而惶之揭开了谜底。
让你明白,世界是如此的真切,人与人是如此不同,尽管想象是多么美好。


最后还想说一点,田村卡夫卡最初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远走他乡,这其中有现实因素,也有自身的理想因素。
而在波涛汹涌的成年人社会中,各种各样的诡异的力量潜伏在角角落落,企图在一瞬间跳出来明目张胆地伤害他。

而同时,又有各种各样的人愿意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愿意在现实中救援他或在精神上支持他。
这些友善或是凶险的潮流鼓动着他不顾一切地冲向了社会的边缘,而最后,田村是靠着自己的力量勇敢地走了回来的。

在回返的那一刹那,他也瞬间成长了许多。
这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很好的入世写照,那年,我们每个人懵懂而莽撞的扎入社会,不也经历了相似的波澜吗?
只是田村卡夫卡的经历更加夸张些和写意化一些而已。

1.海边的卡夫卡http://www.zhuoyuewangshangshucheng.com/wenxueshudian/2009319222848.html 2.书店 http://www.library.sh.cn/dzyd/spxc/list.asp?spid=958 3.村上春树 语录和简介;http://hi.baidu.com/296195919/blog/item/67f1624f3554c800b3de05d8.html



  
沙发
发表于 2009-12-11 19:39:12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几年前看过这本书 起初由编排方式看得很累
后来还是去找了书评通彻了解了一番
3
发表于 2010-12-13 15:33:31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已经是两年前看的
那时我正好18岁左右  
4
发表于 2010-12-26 14:35:43 | 只看该作者
這書很多全然不理解...他的書我幾乎都看了,也幾乎都看不懂。
5
发表于 2011-5-4 22:45:36 | 只看该作者
手机上看的!所以很纠结!如果我有书该多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追忆白。

GMT+8, 2024-4-29 11:31 , Processed in 1.55749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